志愿者王曄、胡崢、馬興關注檢測速度,及時督促提醒教職工
現場井然有序,僅用了兩個小時的時間,圓滿完成檢測任務
從三尺講臺到抗疫一線,改變的是崗位,不變的是責任和擔當。近日,在鄭州63中,有一群黨員志愿者們,他們用實際行動亮身份、當先鋒、作表率,全身心投入到全員核酸檢測工作中,用一抹“志愿紅”筑起了暖心防線!
今年48歲的馬軍杰是學校的黨建專干,當他了解到學校作為核酸檢測點需要志愿者錄入信息之后,第一時間報了名。5月17日清晨6點多,在前往社區領取核酸檢測物資后,他就馬不停蹄地趕往學校為全體師生核酸檢測做準備。7:30分,核酸檢測正式開始,他很快進入了工作狀態。
同樣是70后的馬小林是行政支部的一名普通黨員,正在進行信息錄入的他早已汗流浹背,一遍遍重復的操作,仔細核對,認真輸入的樣子令人印象深刻;剛剛解除管控,就報名參加信息錄入團隊的53歲黨員何軍喜說,“這項工作比自己想象中要辛苦,但是作為一名黨員,能夠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時刻貢獻力量,這點苦不算什么,下一次我還要繼續參加。”
除此之外,黨員志愿者的身影還活躍在核酸檢測現場的各個角落,志愿者劉輝提前與社區溝通,協調安排各項環節;志愿者劉亞偉在接到通知后,第一時間布置安排核酸檢測場地,提供后勤保障;志愿者馬曉紅、杜繼超有序引導班級隊伍、把握檢測進度;志愿者王曄、胡崢、馬興關注檢測速度,及時督促提醒教職工檢測并填寫表格,做到不漏一人……
立夏后的溫度迅速上升,大家的衣服早已濕透。盡管如此,他們仍舊堅守在各自的崗位上,與社區工作人員和醫務人員緊密配合,確保了核酸檢測有序、安全、高效地展開,僅用了兩個小時的時間,就圓滿完成了師生一千兩百多人的核酸檢測任務。
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志愿者。疫情背景下,他們用實際行動展現了黨組織戰斗堡壘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詮釋了志愿者精神的真實內涵,為守護廣大師生生命安全貢獻了不可或缺的堅強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