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某鵬上熱搜,告訴我們一個教育真相
3月11日12時40分
鄭州市確診首例境外輸入新冠肺炎病例
患者郭某鵬
故意隱瞞出境史
其間多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出入辦公場所
涉嫌妨害傳染病防治罪
目前
鄭州市公安局
已依法對其立案偵查
這件事兒
在社會引發軒然大波
激起了廣泛的討論
和社會情緒的發泄
作為教育工作者
我們能從這件事兒上
獲得哪些思考?
著名兒童文學作家
王鋼的這篇文章
相信會給你帶來啟發
↓↓↓↓
這個真相很殘酷:所有人與所有人有關
每當災難發生,我們總會忍不住想到一個詞:如果。
“因為他的利己主義,傷害了一座城市”
不說遠的,就說最近最近的這個吧——3月11日,在鄭州人民就要歡呼雀躍迎來勝利的曙光之際,一個小伙兒回來了。
這位風華正茂的小伙兒,此行是相當任性的,3月1日出發,3月7日回家,輾轉乘坐了6趟航班,當然,還有北京至鄭州的火車。
如果沒有疫情嚴峻這一大背景,這位小伙兒的看球之旅一定會在朋友圈里高調炫一炫的,說不定還會讓我們以羨慕的眼神凝視稱,看啊,靈魂和身體,總要有一個在路上!
問題是,他這七天往返,身體遭到感染,靈魂也被暴露……
對,他被確診新冠肺炎。更重要的是,他因隱瞞境外旅行史,而導致多人被隔離。
這本是一件私事,而此時此刻,卻妨害了公共安全,甚至可能被追究法律責任。
此時此刻,他在想什么?
會不會想,如果當時老老實實呆在家里沒有踏上旅途就好了?會不會想,如果下飛機時立即主動申報就好了?
世上沒有后悔藥。所有的如果,已經成為不可能。
此時此刻,他陷入了口誅筆伐之中,儼然成為人民公敵。大家原本就被壓抑的情緒,終于有了一個突破口,對,在某種意義上來講,這個小伙兒不只是撞在了防疫的槍口上,更是撞在了公眾情緒的槍口上。
無法同情他。
因為他的利己主義,傷害了一座城市、一千余萬鄭州人。我們尚且還沒有算上他在歸途中可能遇到的那些人,以及那些人背后的那些人……
是的,所有人與所有人有關,看得見,或看不見的各種關聯。
誰都是自私的,這一點不必否認。
然而,所有人都明白,隨著自己走向社會,每個人都不能不收起自己的“自私”。社會,其實就是一個所有人相互容忍、相互妥協的群體。
所以,我們有道德,有規則,也有法律。
網友評論
我們懂得彼此尊重彼此的權利,我們也在乎自己的權利被尊重。
社會,因此才可能平平安安地運行,好像一架龐大得超乎想象的機器,因為每一個螺絲釘的穩固,因為每一個齒輪的咬合,而平平安安地運行。
因此,我們才對各種破壞者怒不可遏——他占了別人的座,我的座也會被強占;他拿別人的文章署了自己的名去發表去牟利,我的成果也會被竊;他實施家暴而逍遙法外,我和我的孩子也不會被保護;他傷了醫生,明天被傷的又豈止是醫生?(此處的“他”,無關性別)
一切小事,都不是小事。
一只蝴蝶扇動翅膀,尚且能引起一場風暴!
教育,究竟什么最重要?
這次疫情,的確如一面鏡子,讓我們看清楚了許多事情。
所有人和所有人的關系,正是其中之一。
從前,最熱鬧的時候,不過就是趕個集看個大戲……
而今天,隨時就可能是成千上萬的人交集,即使是遠隔重洋的人,也可能會發生我們所意想不到的聯系。
就像這個小伙兒吧,他和上千人同機出行,和數萬人同場看球,和不計其數的人擦肩而過……
誰能想到,與陌生人的萍水相逢,竟然能夠改變一生命運?這并非浪漫的愛情故事,而是殘酷的真相?膳碌氖,我們身邊的精致的或者粗鄙的利己主義者,越來越多!
因此,我這個當老師的不能不再次把那個老生常談的問題拿出來思考:教育,究竟什么最重要?
我們都會點頭,說做人比做事重要,說德行勝過學識……但是,卻未必真的這么想。因為做人似乎是沒有考試的,沒有分數的,也沒有列入用人單位的考核之中。就最現實的而言,在節奏這么快的生活里,相個親也就是來得及問問收入怎樣,有房沒,開什么車。人好不好?對不起,在沒錢沒房沒車沒工作的前提下,你的人品是忽略不計的。反之,亦有可能。
在我看來,我們有必要重新認真地踐行“教書育人”這四個字,從上到下,從家庭到學校以及全社會。
而育人的核心,并不是強求“完人”,那不可能。我們要育的,只是一個懂得尊重他人的人。換而言之,就是將與他人的好好相處融入到血液之中靈魂深處的人——絕不侵犯和損害他人利益,進而絕不侵犯和損害公共利益。
如果用更為簡單的概括,無非就是這么兩個字:善良。
這個,很難嗎?
大學中學我不懂,不敢說。至少從小學來看,并不容易。
道德與生活,道德與社會,這兩門課的教學情況怎樣?是正常上的嗎?是專業老師在上嗎?老師的素養如何?是照本宣科還是聯系實際?是死記硬背還是鼓勵思考?
各種活動,是站在尊重和了解兒童的前提下策劃和組織的嗎?是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還是為了政績?是腳踏實地還是喊個口號弄個花架子?是深入和堅持還是雨過地皮濕?
每一個孩子是被平等看待的嗎?是不是學習好了就能當班干部評優評先?又或者是在小學生的各種評比中就已經摻入了擺不到桌面上的各種關系各種貓膩?
領導與老師的關系是健康的嗎,是民主的嗎?老師和老師的關系是健康的嗎,是和諧的嗎?師生關系是健康的嗎,是美好的嗎?
我們的教育,是在“做”,還是在“秀”?
等孩子長大,這個世界就好了
善良,當然不是“教”出來的,關系,也不是“教”出來的。
我們只是需要做好自己,孩子自然看在眼里,記在心上。
所以,所有人都要努力做好人,所有人都要努力處好關系。
我們常常表達這樣美麗的期待:等孩子長大,這個世界就好了。
不,不可能。
如果,所有大人放棄了努力,那么今天的孩子長大了,也會成為今天的大人。
那樣,歷史還將重演。
崩潰只在一瞬間,就仿佛推倒了多米諾骨牌。
版權聲明:稿件轉載自公眾號“河南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