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組:研讀課標新變化 融入課堂換新顏
5月10日學校組織我們教師在線上觀看鄭國民先生做的解讀新課標的講座。鄭國民教授是語文課程教學論的博士生導師,也是北京師范大學校長助理,北京師范大學珠海校區未來教育學院的院長。他既是教材專家,也是課程標準的研制專家。他指出這次課程標準的主要的變化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這次的課程標準的修訂,重要的一點變化就是凸顯出價值的引領,以文化人,也就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及語文課程在立德樹人、在學生發展的過程當中,尤其從學生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的角度,給學生奠定一個基礎。
第二,這次義務教育課程標準的修訂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核心素養為綱,以學習任務作為導向,從課程目標到課程內容到課程實施到課程評價,這樣的一些設計我們到底怎么能夠實現。
第三,義務教育強調,我們義務教育課程的基礎性和學生的生活和社會緊密聯系,強調語文學習它是語文實踐活動的來完成的。
第四,這次課程標準強調情境,特別是強調語言文字學習的真實的情境。
接下來他從五個方面進行了具體分析,即課程理念,課程目標、課程結構、課程內容、課程實施和課程評價等方面。又談到我們強調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培養的核心素養,是學生在積極的語文實踐活動當中積累建構,并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表現出來的,是文化自信、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造的綜合的這種體現。從語言運用來看,我們要強調學生熱愛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從思維能力方面來看,我們要培養學生崇尚求真創新的精神和意識;從審美創造來看,要涵養學生的高雅的情趣。重點強調了核心素養的階段性和連續性的特點。
隨后,鄭教授做了總結,從課程的總目標來看,2001版和2011版的總目標都是10條,這10條是從人生觀、價值觀、文化方法、學生的學習方法、語文學習的方法習慣,思維識字、寫字閱讀習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探究性學習來表述的。2022版的總目標一共有9條,第一條實際上就是立德樹人,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后面的8條都是按照文化自信、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造4個方面來進行表述的。在目標的表述的過程當中有所側重,第二條和第三條側重文化自信,第四條第五條側重語言運用,第六條第七條側重思維能力,第八條和第九條側重在審美創造上。
最后,從課程內容的探索和突破來看,鄭教授提出希望從課程內容來帶動教與學的變革,鼓勵廣大教師在課程內容這方面進行探索?梢杂脤W習任務群的方式來呈現課程內容,通過真實的語文情境,統整的學習主題,典型的語文實踐活動,探究靜態的語言知識如何轉化為動態的語言實踐過程,探索如何把課程內容和學生的生活和語文實踐之間打通。鄭教授從課程實施方面給了教師們一些教學建議,建議立足于語文學習任務群,追求少而精,實而活。
通過這次學習,我們從理論層面對2022版新課程標準有了更全面的理解與認識。在以后的教學實踐中我們將進一步探索其指導意義,立德樹人提高教學效果。
(圖/文:語文組 黃曉娟 編輯:鄭直)